关于2023,汾酒称既要量的合理增长又要质的稳步提升
山西汾酒2022年实现营收262.14亿元,同比增长31.26%;实现净利润80.96亿元,同比增长52.36%。
2023年一季度,汾酒实现营收126.82亿元,同比增长20.44%;实现净利润48.19亿元,同比增长29.89%。
汾酒身处高质量发展中,并继续向行业阵营跃进。5月11日下午,汾酒参加“山西辖区上市公司2023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年报业绩说明会”,回答了产品发展战略、渠道建设、市场规划等投资者关切的问题,释放了汾酒新一阶段的发展规划。
01
谈产品
推青花全系重大突破、扩大清香消费群体
2022年,汾酒营收突破200亿大关,跃上260亿高度,行业排名第四。对于营收高增速,汾酒称主要是产品结构升级和产品销量增多,中高价白酒增速较快,青花汾酒系列实现了60%的增长。
年报显示,汾酒核心大单品青花汾酒系列销售额突破百亿,青花20、青花30销售额持续提升。
谈到汾酒的产品发展战略,汾酒股份副总经理、汾酒销售公司总经理李俊在这次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以青花20汾酒为发展基准线,向上提升青花30、青花40产品的档次和规模,推动青花汾酒全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重大突破。
关于高端代表青花30·复兴版打造,汾酒坚持青花汾酒战略的长期性不动摇,品牌建设与传播坚持以“文化+品质”为思路,以青花汾酒30复兴版为战略核心,不断深化“为高品质生活代言”的品牌核心理念,打造清香型的市场主流高端品牌。
“在之前良好市场氛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实青花汾酒的营销工作、做大青花汾酒的销售规模、做好青花汾酒的群体培育,真正实现青花汾酒范围的市场突破。” 李俊表示。
此外,汾酒还将以玻汾为发展基准线,扩大清香消费群体,拉动老白汾等腰部产品的全面发展。
李俊表示,将按照“十四五”规划和“汾酒复兴纲领”既定的营收和增速目标推进2023年玻汾的销售工作,汾酒营销的高质量发展是用高品质的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来赢取量价的增长,通过献礼版玻汾的拉力和经典装玻汾的推力,继续扩大清香消费群体。
据了解,一季度,山西市场巴拿马和老白汾的动销情况较好,随着后疫情时代宴席消费恢复和经济发展,汾酒将为巴拿马和老白汾的销售增长提供更有利条件。
02
谈行业趋势“强分化”下的渠道质变和品牌提升
白酒行业集中度呈现加速提升态势,多数名酒企业有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头部企业再度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加剧行业“强分化”趋势。在“十四五”分化趋势将会延续。
李俊认为,行业将面临整体革新。从产业自身内在规律看,产品与渠道革新从未停止,“十四五”期间普通消费者对产品在“健康”、“品质”和“服务便捷”等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也影响着企业变革的方向。
此外,消费升级将带来行业分层繁荣,大量规模小、技术落后、缺少品牌影响力的企业被洗牌出局。
目前,汾酒市场体系处在渠道规模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新阶段。李俊谈到,汾酒把握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既要保持稳定的速度,又要保持较高的质量。
一方面,公司会继续做好量变工作,不断拓展终端数量,增加汇量。另一方面,抓好质变工作,通过数智化建设,提升核心终端的质量,建立起可以进行资源配置的渠道分级体系,通过渠道分析进行未来配置资源。
据了解,为把握宴席回补带来的增量,公司已经出台了相关营销政策指导,提出“保存量、拓增量、抓质量”的工作方针,同时在各区域市场开展一系列的宴席推广活动。五一节后,汾酒不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库存始终保持合理良性状态。
品牌上,汾酒长期坚持“文化+品质”的品牌传播理念,以“内容营销” 为抓手,进一步创新品牌表达方式,通过融媒体传播矩阵进行多频次的传播,联通线下进行精准场景的投放,实现与目标圈层高 频率互动、强内容沟通,未来会保持提升品牌。
03
谈市场精耕“三大市场”和开拓国际新天地
汾酒全国化步伐在进一步加速。2022年,汾酒深入推进“1357+10”全国化市场布局,省外经销商数量2869家,省外营收160.04亿,同比增长36.35%,占比61.46%。其中,长江以南核心市场同比增长超50%。
2023年,在整体市场规划方面,汾酒公司将持续优化市场布局,精耕大基地、华东、华南“三大市场”,全方位、全要素统筹专项资源,激活内生动力,保持汾酒在三大市场的品牌优势,为汾酒全国化市场布局奠定扎实基础。
此外,汾酒将持续巩固拓宽全球销售网络,以汾酒文化、工艺、品牌国际史为主要内容,持续进行海外市场消费者培育。既输出文化,也输出生产,争取打开中国白酒国际化新天地。
根据汾酒发展规划,2023年,汾酒以掌握战略主动打造汾酒“六个现代化”,践行汾酒复兴“123”总纲领,奋力实现全面推动汾酒高质量发展,“又好又快”的扎根中国酒业的方阵。
借助本次业绩说明会,汾酒进一步细化汾酒复兴纲领实现路径:推动汾酒高质量发展,就是以这个为目标,又好又快就是要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既要通过量的合理增长,为公司产品升级、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在动态中实现优化,又要通过质的稳步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